日本人愛吃鰻魚料理,尤其是接近夏季土用丑日之際。「土用」指的是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前18~19天,在這期間若遇到以12地支為周期計算的「丑日」便為「土用丑日」。依年份不同,夏季土用丑日可能為立秋前18天的某1日或2日,接近大暑節氣,也被認為是炙熱難耐的時候。2022年共有2次夏季土用丑日,分別在7月23日、8月4日,一般習慣在第一個土用丑日(一之丑)吃鰻魚。
想起要在土用丑日吃鰻魚時,已訂不到位置,所以就延了一週,剛好在今年兩個土用丑日之間,重點是,有吃到便好。
今年訂了「魚庄」,創業於日本明治16年( 西元1883年 ),至今已有一百三十餘年歷史的鰻魚料理老舖,在台北開設的第一家海外鰻魚料理店。這裡我們第一次來用餐,站在門口,不禁讓人想起京都的料亭之美。
進門會先看到一小區松樹盆栽造景 ~
然後分左右兩區,各三張大小不同的桌子。
走到底,延著小巷,左側不知是不是有包廂,門關著不確定。走道底左轉是洗手間,右轉則有另一區用餐空間,一樣有六張餐桌。
我們夫妻倆被分配到一張四人桌,空間充足,用餐時很舒適。
桌邊有服務鈴,但其實服務人員一直有在巡場,有任何需要直接舉手,比按鈴還快。
Q 爸在研究酒單時,一直沒找到中意的。幸運地,遇到當天休假,但因有熟客預約而來店裡關心的店經理。經理很詳盡地跟我們詢問需求,然後推薦了這支純米大吟釀。(警語 :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,飲酒勿開車)
我們很少喝日本酒,印象裡,梅酒喝冰的,清酒喝熱的,大吟釀甜中帶辣味,但這支桂月,完全顛覆我的印象,店經理剛開瓶,我就聞到一股花果清香。
店經理幫我們配了冰杯,用這樣的酒杯喝這支桂月,能聞到花果香,在這樣的夏日裡,冰涼地喝特別清爽,而且這支酒喝起來跟我印象中的大吟釀完全不同,像極了帶著米香的微甜白酒。
第一道 : 前菜。由三種爽口小菜組成,非常可口。
想著我們夫妻倆是大胃王,又每種料理都想吃點,就乾脆點了套餐。店裡套餐有分松,竹,梅,需三天前預訂,並且需同樣套餐,不能一人松,一人竹,所以,我們只好點了兩份松套餐。
第二道 : 生魚片
店經理說,盤子上的食物都可供食用。左邊是鰤魚,右邊是真鯛,中間甜蝦,全都是日本產的。建議我們在醬油裡,加幾顆紫蘇花苞,會有紫蘇香氣,再摘幾瓣菊花,醬油會更香更有層次。
老實說,我是不太愛白肉魚生魚片的,但魚庄這盤生魚片,品質真的很棒,應該是我此生目前為止,吃過最好吃的白肉魚生魚片了。
第三道 : 鰻天婦羅
天婦羅很清爽不油膩,厚厚的炸南瓜香甜可口。
本以為是茄子,筷子夾起,好重啊 ! 一口咬開,竟是鰻魚.....而且是肉質很厚又很香甜的炸鰻魚天婦羅,好好吃 ~
第四道 : 醬烤鰻肝
鰻肝份量很足,滑滑脆脆又帶著苦甘苦甘的滋味,很適合下酒......
然後,吃到這裡我已經八分飽了......
第五道 : 茶碗蒸
茶碗蒸上方有一小片烤鰻魚,內部則有香菇跟雞肉,熱騰騰地,超滑口。
第六道 : 白燒鰻
吃到這道,我已經快吃不下了,開始跟 Q爸商量,等會鰻魚飯,要不要吃一個,另一個打包就好啊 ? Q爸說,帶回家吃口感就不一樣了,把魚吃掉,飯沒吃完沒關係。
回到這白燒鰻,沒有重口味的醬汁,特別能吃到鰻魚的香甜風味。但是,一連吃好幾樣鰻魚,開始有點膩口,讓我想起多年前在金門吃 "全牛大餐",一開始很開心,吃到後來都是牛就很膩,回台灣後好一陣子怕看到牛肉。
當然,魚庄的鰻魚沒有那麼膩,只是很飽又都是高蛋白,就連一開始反對打包一份鰻魚飯的Q爸,在吃完這白燒鰻,也撐到要舉白旗,所以後來他終於同意我們倆分食一份就好,另一份打包回家。
第七道 : 鰻玉子燒
這道的玉子燒非常軟嫩香甜,佐鰻魚更是齒頰留香 ~
第八道 : 鰻重(特) 特等鰻魚飯 + 鰻肝湯 + 小菜
各位客倌這樣看下來,我如果還能把這盒飯一個人吃完,那應該可以去參加大胃王比賽了,對吧 !
還好我有先見之明,直接打包另一份了。
第九道 : 水果 + 餐後焙茶
吃完整套鰻魚大餐,最後用去油膩的焙茶跟冰鎮水果做Ending, 完美 !
帶回家的鰻魚飯,在家自己家點白飯,可以直接做成兩份鰻魚便當。
這在肥前屋,應該都算大份480元的鰻魚飯了。
下次如果有機會再去,應該還是會選擇點套餐。只是除了一份鰻魚飯,我會連兩份白燒鰻一起打包,這樣回家後,還能自行DIY,做成兩餐鰻魚飯,在餐廳也不至於吃太撐。當然你會說,那單點別吃套餐就好,可是如果每樣都想吃,單點並不會比較划算,套餐反而實惠許多。
最後,要嘉獎一下魚庄,服務滿分,但店內用餐,並不會收取10%服務費,堪稱佛心來著。